张近东重出江湖,苏宁易购起死回生...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>> 你的位置:皇冠国际平台可信么 > 产品展示 > 张近东重出江湖,苏宁易购起死回生

张近东重出江湖,苏宁易购起死回生

发布日期:2025-01-24 07:59    点击次数:50

  

苏宁实现盈利

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,苏宁也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好消息。

1 月 20 日晚间,苏宁易购正式发布了 2024 年度业绩预告,公告内容令人振奋。

据公告显示,苏宁易购在 2024 年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5 亿元至 7 亿元,而去年同期尚亏损 40.9 亿元。

尽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仍亏损 12 亿元至 14.5 亿元,但相比去年同期的 51.7 亿元亏损,已有了显著改善。

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这是自 2020 年以来,苏宁首次实现全年盈利。

图源:苏宁易购财报

苏宁此次能够成功盈利,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。

其中,国家支持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。在政策的激励下,苏宁易购凭借全国性的店面布局和本地化的零售服务能力,取得了显著的规模增长。2024 年四季度,公司门店销售规模同比增长高达 64.6%。

与此同时,家电行业的整体复苏也为苏宁的盈利贡献了力量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4 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达到了 10307 亿元,同比增长 12.3%,不仅超越了历史峰值,更是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。

此外,苏宁也清醒地认识到,盈利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。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结束,市场需求可能会出现短期回落,这对苏宁易购等家电销售平台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挑战。

而为了应对这一挑战,苏宁也在 2024 年做了大量的努力。在线上线下以及供应链方面,苏宁进行了深度的布局和优化。

为了提升主营业务的造血能力,苏宁甚至剥离了其他非主营业务,如将物流资产天天快递出售给浙江融跃速运。这一举措虽然与当初收购天天快递时的高昂代价形成鲜明对比,但也显示了苏宁坚定聚焦家电 3C 核心业务的决心。

图源:苏宁易购公告

在不断瘦身的同时,苏宁并没有放弃对线下场景的挖掘。2024 年上半年,苏宁新开、改造升级了一批苏宁易购 Max、Pro 等新型大型门店,这些门店在买家数、客单价以及毛利率方面都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。

此外,苏宁还在社区、县镇市场基于完善的门店网络布局,优化了门店结构并提高了门店的零售和服务能力。

同时,苏宁还积极借助直播和即时配送等本地生活平台来拓展获客渠道。公司在美团平台上线了"大家电外卖,最快 2 小时即送即装"服务,并在抖音本地生活平台中成为了家电 3C 行业的 TOP1 商户。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苏宁的品牌影响力,还为其带来了可观的销售业绩。

在供应链方面,苏宁通过提升家电专供产品占比来优化销售结构。数据显示,2024 年上半年苏宁的专供产品销售占比达到了 25.6%,较 2023 年有了显著的提升。

同时,公司还实行了严格的费用管控并提高管理效率,使得总费用在 2024 年上半年同比下降了 24.23%。

就此来看,苏宁似乎正在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出发,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体验。

阿里会出售苏宁易购吗?

但事实真是如此吗?目前还不敢妄下定论。

据了解,即便苏宁实现了盈利,但在早年间,苏宁易购的任性挥霍也使其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压力。

据 ST 易购中报数据显示,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,公司总负债高达 1122.77 亿元。这也表明,苏宁易购要解除当前的危机,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。

而为了摆脱困境,苏宁易购在 2024 年将重心转移到了线下市场。据公司方面披露,仅上个月,全国就有超过 200 家自营和零售云门店迎来开业和店庆活动,其中苏宁易购 Max、Pro 店也计划密集上新。

但线下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。在苏宁易购大肆扩张门店的同时,竞争对手也在积极布局线下市场。

例如,去年 6 月,京东自营大店就有 34 家开业或升级,这些门店的经营面积普遍在万平米以上,有的甚至超过了 5 万平方米。

此外,小米之家也联合了京东 MALL、京东之家、京东家电专卖店等超过 2 万家京东线下门店,以及超万家小米之家线下门店,共同深挖家电线下渠道。

这无疑给苏宁易购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,使其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占。

与"房东"的纠纷也是苏宁易购面临的一大难题,这可能导致公司陷入关店、开店再关店、再开店的恶性循环中。例如,2023 年上半年,苏宁易购就关闭了 196 家店,而新开店数量仅为 55 家,这显然不利于公司的平稳发展。

除了线下市场的竞争压力,苏宁易购还受到价格战的掣肘,盈利能力的提升面临困难。

更为令人担忧的是,苏宁易购还可能面临被大股东阿里抛弃的风险。

据了解,当前苏宁易购的最大股东为杭州灏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(简称"杭州灏月"),其持有公司总流通股本的 20.23%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杭州灏月隶属于阿里系。具体来说,2023 年 11 月,阿里网络进行了存续分立,分裂为阿里网络(存续公司)、杭州灏月、传滨科技(杭州)有限公司以及传航科技(杭州)有限公司。

此次分立后,阿里网络原先持有的圆通速递、美凯龙、丽人丽妆、分众传媒、千方科技、居然之家、美年健康等多家公司股份,均由新设的杭州灏月继承,同时,杭州灏月还从淘宝手中接手了苏宁易购(ST 易购)的股份。

然而,令人关注的是,在接手众多上市公司股份后,杭州灏月却启动了减持计划,逐步抛售所持股份。

例如,去年 11 月 27 日,电商代运营企业丽人丽妆发布公告,宣布其第二大股东杭州灏月计划通过协议转让方式,减持不超过 7037.67 万股股份。若此次减持完成,杭州灏月将清空其持有的丽人丽妆全部股份。

图源:丽人丽妆公告

这一举动无疑给苏宁易购敲响了警钟。

回顾历史,2015 年 8 月,阿里与苏宁首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。当时,京东刚与永辉超市结盟,阿里随即入股苏宁易购,采用互为入股的模式。

在这场合作中,阿里以 283 亿元战略投资苏宁易购,成为其第二大股东;同时,苏宁易购也以 140 亿元认购阿里新发行的股份。双方旨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,提升效率,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商业服务。

阿里入股苏宁易购,部分原因在于看重其遍布全国的 1000 多家门店,旨在拓展零售业版图,对抗京东物流,并深入下沉市场。

然而,自阿里入股以来,苏宁易购的股价却持续走低。特别是在深陷债务危机后,苏宁易购在 2021 年亏损高达 432.6 亿元,2022 年 5 月被正式标记为" ST 苏宁",截至 2 月 26 日收盘,股价仅为 1.68 元 / 股。

随着电商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,阿里调整了战略方向,聚焦于电商和云计算两大核心业务,对非核心业务进行剥离,以优化财报表现。

在此背景下,苏宁易购的处境显得尤为艰难。

此外,高鑫零售的经历更是为苏宁提供了前车之鉴。在被阿里出售前,高鑫零售也刚宣布扭亏为盈。

然而,即便如此,高鑫零售仍未能逃脱被阿里出售的命运。去年 10 月,高鑫零售发布公告称有买家有意收购其股份;而在今年年初,阿里就宣布以最高约 131.38 亿港元(约合人民币 123 亿元)的价格出售所持高鑫零售的全部股权。

图源:阿里巴巴集团

因此,即便苏宁易购未来实现了盈利,也绝不能掉以轻心。从阿里的当前动作来看,对于那些业绩不佳或与公司战略方向不符的实体零售或非核心业务,阿里可能会考虑进行资本化处置或剥离。

苏宁未来的命运如何?正如《道德经》所言:"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。归根曰静,是谓复命。"苏宁能否寻得转机,重焕生机,还需时间给出答案。

作者 | 吴昕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皇冠国际平台可信么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